Wednesday, 29 October 2008

金融海嘯的緣起 & 七個清清楚楚的分析

First Posted by Hosam @ 29-10-2008, 11:07 PM

今天我們多多少少也受到金融海嘯打擊, 點解會o甘呢?!

本文為財經專訊分析之搜集, 非常詳細, 分為

金融海嘯的緣起 和 七個清清楚楚的分析兩部份


2008年9月15日到10月尾,短短一個月十六日,全世界經濟由谷頂急跌
至谷底。當然冰封三尺絕非一日之寒。緣起自過去幾年經濟大好, 甚至可以說
太好了...

金 融 海 嘯 的 緣 起

點解會有今次[金融海嘯]? 這是一埸沒有臝家的投資遊戲, 股票市場本來是一個
有人虧本便有人賺錢的地方, 像是一個賭局, 兩方對賭, 有人贏便有人輸, 可是
今次是成個賭場塌了! 情況再惡化下去便會令贏家也變為輸家! 今天看來最壞的
時侯還未到... 尋根究底, 千絲萬縷, 要多複雜有多複雜, 但也可以複雜簡單化,
一字記之曰 ------- [貪] ! 貪求高回報, 罔顧風險, 忘掉歷史的慘痛教訓...


始自去年的美國[次按危機], 猶如一個超級颶風的醞釀,首先是幾家較大型的美國
房地產公司出現財政問題, 然後引發金融市場的憂慮, 開始觸發美國房地產股的第
一輪拋售。當金融市場嘗試適應股價的下調現象, 嘗試尋找 (甚至一箱情願的製做)
美國政府會如何救市的理據時, 市埸的確有短期的技術反彈! 但當市場以為可以安
睡一霄,以為這[次按危機]可自行過渡時, 原來這百年一遇的恐佈颶風卻已形成!
跟隨美國兩家超大型房地產老字號(房利美)和(房地美)須被政府接管壞消息,
美國百年老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也老榕下塌, 樹倒猢猻散, 觸法全球金融海嘯!
股市經歷如大海嘯式的番天覆海, 先接連幾天的恐慌式, 要錢不要貨的瘋狂拋售。


何謂[次按危機]?
美國在過去多年來鼓勵人民置業, 金融機構免收首期, 貸款置業, 當樓價穩定,
仍在上升時, 市場毫不擔心這些樓宇按揭貸款會出現呆壞脹, 另一方面, 當經濟
仍算平穩時, 市場亦不擔心貸款人士會斷供或無錢供樓, 就是在這種勢頭下, 市
場將兩個假設誤會成為現實


假設一, 美國人都有能力供款
假設二, 即使貸款人士斷供, 銀行把物業收回也能以(市價)賣出!


當人們將兩個假設認定為事實時, 金融財技專家更非常(聰明)的想到設計
一籃子衍生金融產品, 先向銀行同按揭公司購買按揭貸款, 再包裝成按揭
抵押證券及各類結構性零售債券, 迷你債券出售給投資者, 從中為按揭市場
提供新資金!

補充一下 : 此類所謂迷你債券根本就不是債券!
如果不包裝直說, 這些只是別人的一堆欠單罷~


就以(房利美)同(房地美)兩家美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為例, 直至今年第一季結算, 兩房
旗下新住宅按揭己佔全個市場三分之二以上, 兩房共有950億美元資本, 但期按揭債務
卻高達5萬億元! ( 950 : 50,000億 ) 這些次按級按揭貸款被包裝成各色各樣的金融
債劵, 迷你債券或其他結構性產品, 再被各國際性基金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買下,
然後這些基金或上市投資銀行的證券和債劵又被其他投資者或基金買入, 於是無限
伸展, 也不斷變身, 要多複雜有多複雜! 結果廣泛滲透到全球的經濟體系和網絡,
影響到美國, 歐洲, 亞洲和其他地區。


補充一下 : 以上解答了為什麼美國佬欠銀行錢會無端端搞到我地!
全球經濟體系網絡千絲萬縷, 我地今次比佢地拖左落水! 加上一大班雷曼苦主
見財化水, 集團又結業, 再加上中信泰富抄濃 [ i kill you later ] ... 壞消息接二
連三地出現。


即使一個從來不買股票, 不買債劵的普通市民也同樣受到影響, 因為他們的強積金,
有可能替他們的供款買下那些投資產品, 情況就像有人很(聰明)地想到把(三聚青胺)
加進牛奶或加入牛吃的飼料會把牛奶的質素(提高)當這些牛奶被製成奶粉跟其他各
種各類的奶類產品流入各地市場, 然後在浸透整個食物鏈中, 這些產品再被其他體
系吸入, 消化, 再融入其他系統, 同樣是在無限伸展和變身!


金融評級機構出賣靈魂,釀金融海嘯
金融界(評級)錯誤? 令人以為自己賺了大錢。其實只是賺了一個印在
紙上的數字。但當時投資成風,金融界的(精英)為了盈利出賣靈魂。即
使一直心中有數,知道評級機構為了盈利,對抵押債務證券(CDO)
的摻雜了不少水分。估不到,當天出賣的靈魂的代價就是釀成今天的
金融海嘯...

高風險投資, 投資大行賭在遠超於他們付擔的杠杆產品上, 金融界
評級不實, 培養出經濟泡沫,市場假象在繁華的掩護下突然爆破!
大家如夢初醒之際, 金融海嘯己把美國頭五大投資銀行的百年基業
在短時間內淹沒!


當人追求財富時, 我們假設金錢為我們帶來保障, 也假設財富等同健康,
幸福和平安, 然後在市況大好, 所有人都說如何賺錢, 人人都自比為投資
專家時, 又假設投進市場便會有回報, 惟恐投少了, 投遲了會吃虧, 直至一天
泡沫爆破, 所有專家都淪為輸家! 強如美國高盛, 美林, 雷曼兄弟等投資大行,
在這金融海嘯中也不堪一擊!

那麼誰是贏家?

在眾多衍生產品的槓桿效應, 全球金融網絡相互影響和無限伸展下,
今次金融海嘯裡, 沒有真正贏家! 只有受到最少傷害的, 是那些根
本不曾下海投資, 又或者那些見好就收, 懂得急流勇退的一群 。


[金融海嘯 - 前傳] 石油危機
而在股票及房地產市塲種種問題的再之前, 也可追逆到能源危機 --- 炒石油!
在幾年間石油由USD35炒到USD147!初期表面睇好經濟,美國人在期貨
市場獲利便轉去投資房地產及股票市塲。投資銀行又追業績過量杠杆投機,
令大家以為欣欣向榮放心投入市場。美國人簽個名就可買樓...令樓價急升,
培育出次按危機。 泡沫經濟爆發後,銀行保障自己收緊信貸,銀行同業都
唔肯拆息... 一浪又一浪咁沖擊晒成個銀行體制!! [次按危機] 以後的事接回
本文前部份。



七 個 清 清 楚 楚 的 分 析


一、杠杆投資
先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設A銀行
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杆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
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
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
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
由於杠杆操作高風險,銀行並不會冒這樣的險。所以就有人把杠杆投資拿去
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例如銀行A為了找到了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
銀行或保險公司),B替A的貸款做違約保險,A每年付B保費5千萬,連續10年,
共5億。如果A不違約便可賺45億,A拿5億做保險後還能淨賺40億。如果有違
約亦有保險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做了統計分析後發
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
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 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補充一下 : 皆大歡喜的成交是建立在很多"如果"之上,當時大家
似乎低估了如果違約的後果 ...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眼紅了。C要求要每個CDS 2億的價錢向B收購,
共200億。B認為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
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
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
賺,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
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都在賺大錢,而這些錢就是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
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
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一間屋,但見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
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
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
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現。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
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擔心房子
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時把房子甩給了銀行。
此時違約就發生了。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裏,
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CDS保險
在那裏呢? 在G手裏。G剛從F手裏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
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
的1%到2%的違約率!! 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
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
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的是,由於A採用了
杠杆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
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準備倒閉?! 因此
G,A,A2,...,A20 一 起來到美國政部長面前,哭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
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
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補充一下 : 美國人的生活百上加斤,富有的人變中產,中產變窮人,
窮人再窮多點,違約再多一點,經濟衰退循環立即出現 !!

補充 二 : 呼之欲出, G = AIG, 美國財政部非救AIG不可, 但不救雷曼兄弟。
雷曼早己抵押了超越自己總資產值於CDS市場上, 抵押品種類繁多複雜無比,
產品押完又押, 越賣越難套現真金白銀! 而雷曼迷你債券就是累到大家雞毛鴨血,
無事之時價值千萬, 出事時渣都無剩* 的一種繁複衍生工具。

* ( 28 Oct 08星展銀行公報, 雷曼相關票據的價值,32個Constellation系列結構
性零售債券中,大部份贖回價值為零!只有36與37兩個系列具贖回價值。其中
37系列的釐定價每份2,620.92港元可取回原價的8.7% )

補充 三: 雷曼爆煲, 連同次按, 信心危機一起來, 股市一瀉如注, 爆發一連串
災難, 這個可說是金融海嘯的起點。之後財政部怎灌水也救不滅核爆效應了。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
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 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
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
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 A21, A22等等一個接一個
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