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1 September 2009

基本因素何時發揮作用?

王雅媛 - 港股投資博客 http://www.881903.com/blog/front/blogdetail.aspx?postid=2159&blogid=41

在港股市場中,金融和地產是兩個較大的板塊。金融股一般會分銀行和保險,銀行股中又會分本地銀行股和內銀股。地產也一樣,投資者習慣分成本地地產股和內房股。在A股市場比較大的醫藥板塊,在港股市場就不那麼受到重視,投資者最熟悉的不過三只,中國制葯(1093)、聯邦制葯(3933)和廣州藥業(874),且它們的市盈率都普遍不高。另外港股中有密密麻麻的工業股,但因業務本身不討好,沒有什麼幻想空間,所以很多即使優秀的企業,同樣無法做高市盈率,很多都在10倍以下。不過正因爲此,港股中的工業股一向尋寳空間很大。 不過問題是,據我的觀察,這些股票不太適合內地投資者買。因爲內地投資者很多習慣一下將所有注碼買入,而不是一點一點累積。

但那些股票卻因爲每天的成交量並不大,因此令很多投資者望而卻步。 不論港股還是A股,前兩個月股市上升得轟轟烈烈,最近似乎一買入就套牢。這種情況下,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像,也是財務行爲學裡面說過的現像,投資者往往過於自信。市場好,投資者贏錢的時候,往往會誇大自己的能力,認爲是自己的判斷力准,而從不會歸功於市況好。市場不好的時候,投資者反而突然會變得客觀,認爲是市況不好。

如果大家已經炒了股票一段時間,都應該經歷了幾次的大型反彈。應該不難發現市好時,沒有基本因素的垃圾股隨時升得比有基本因素的股票更厲害。比方說,幾個月前港股在炒能源,那個時候,有朋友問我應該選哪一只,我當然是推薦了基本因素較好的中國(香港)石油(135)。結果他買入了炒味很濃,不過多散戶喜歡的中亞能源(850)。當時中國(香港)石油由4元起步,最厲害時都只是升了一倍多。相反,朋友選的中亞能源於同時期則由2毛多升到最高6毛多,升了超過3倍。朋友還笑我炒股票哪用看基本因素。對於這句話,我是一半同意,一半反對的。沒有錯,好市時,根本是雞犬皆升,只要你買的夠狠,便可以賺大錢。

在升市的那一段,投資者鬥的根本不是選擇股票的能力,而是夠不夠狠。不過跌市或者像現在大市浮浮沈沈的時候,股票的選擇能力高低就發揮了作用。再看回中國(香港)石油及中亞能源的例子,前者現價只是比起最高位時回了14%左右。相反,中國風電現價比起最高位時已經回了超過35%,足足比中國(香港)石油跌多了20%多。如果大市繼續不太樂觀,我認為這個差別只會越來越大。因此,基本因素在跌市的時候會發揮很重要的作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